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将从皮肤科专业角度,对痤疮的 4 大类治疗药物进行汇总。
维A酸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优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过程、分解微小粉刺与粉刺、具备抗炎功效、预防及改善痤疮引发的炎症后色素沉淀以及痤疮疤痕。是轻度痤疮单一的首选治疗,也可用于中度痤疮的联合治疗方案,痤疮维持治疗时,可作为优选。维A酸类分为外用药及口服药。
常见外用药物包括:阿达帕林、维甲酸、他扎罗汀。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
使用方法:
在睡前清洁痤疮区域,待干后涂抹药剂。若皮肤损伤加重,可从低浓度开始、先小面积试用、减少使用频率等。
注意:
① 由于这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局部使用后皮肤可能有轻微反应,如红斑、脱皮,伴随皮肤紧绷或烧灼感,通常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适应,若刺激反应严重则需停药。
② 外用维甲酸与阿达帕林被归为妊娠C类药物,孕妇需谨慎使用;而他扎罗汀则属于妊娠X类药物,孕妇应避免使用。
而口服异维A酸是重度痤疮的标准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重度痤疮最有效的方法。
适应证:
①结节以囊肿型痤疮;
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
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
④频繁复发的痤疮;
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
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
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
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治疗周期通常是4-6个月,治疗结束后病情改善可维持5个月。停药后需外用维甲酸类的药物维持治疗。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
注意:
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异维A酸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抗生素类
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治疗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酿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条件:
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
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
④不良反应小。
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口服四环素耐药的患者,通常对多西环素也会产生耐药,但米诺环素对这类患者多数仍有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是目前全身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应避免选择用于痤疮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
无论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均可能引起痤疮丙酸杆菌及非痤疮丙酸杆菌耐药,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疗程,或联合其他疗法,对提高疗效及预防耐药性十分重要。
激素类
1、抗雄激素
抗雄激素治疗,仅针对女性患者,男性禁用。常用药物有:
①避孕药:
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
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及出现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
② 螺内酯:
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月经不调(发生概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头痛和高钾血症。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2、糖皮质激素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
常用于聚合性和暴发性痤疮。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推荐阅读: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上,内容不代表润妍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Dr.sun